题1
比尔-朗伯定律
一束单色光照射于一吸收介质表面,在通过一定厚度的介质后,由于介质吸收了一部分光能,透射光的强度就要减弱。吸收介质的浓度愈大、介质的厚度愈大,则光强度的减弱愈显著,其关系为:
其中:
:吸光度;
:入射光的强度;
:透射光的强度;
:透射比,或称透光度;
:系数,可以是吸收系数或摩尔吸收系数,见下文;
:吸收介质的厚度,一般以 cm 为单位;
:吸光物质的浓度,单位可以是 g/L 或 mol/L。
比尔-朗伯定律的物理意义是,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其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及吸收层厚度成正比。当介质中含有多种吸光组分时,只要各组分间不存在着相互作用,则在某一波长下介质的总吸光度是各组分在该波长下吸光度的加和,这一规律称为吸光度的加合性。
比色仪与分光光度计
比色分析法是利用被测溶液本身的颜色,或加入试剂后呈现的颜色,用眼睛(或目测比色计)观察、比较溶液颜色深度,或用光电比色计进行测量以确定溶液中被测物质浓度的方法。
在分光光度计中,将不同波长的光连续地照射到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时,便可得到与不同波长相对应的吸收强度。如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收强度(A)为纵坐标,就可绘出该物质的吸收光谱曲线。利用该曲线进行物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也称为吸收光谱法。
后者所采数据更结构化,准确度更高
题2
比浊法
Turbidimetry (the name being derived from turbidity) is the process of measuring the loss of intensity of transmitted light due to the scattering effect of particles suspended in it. Light is passed through a filter creating a light of known wavelength which is then passed through a cuvette containing a solution. A photoelectric cell collects the light which passes through the cuvette. A measurement is then given for the amount of absorbed light. – From Wikipedia
比浊法的主要依据是悬浊液中的颗粒对光线的散射的性质。当一束光线通过悬浊液时,液体中颗粒的大小若小于入射光相应减弱。在一定条件下散射光的程度(或透射光减弱的程度)和悬浊液中颗粒的数量成比例关系。其变化可用下式表示:
$$
I=I_Oe^{\left(-\tau b\right)}$$
其中,I为透射光强度,Io为入射光强度,b为光径,τ为浊度。上式和比尔定律公式相似,故比色的程度方法,标准曲线制备,计算公式以及仪器等,同样都适用于比浊法。
案例
血清或血浆中载脂蛋白A1与试剂中的特异性抗人载脂蛋白A1抗体相结合,形成不溶性免疫复合物而产生浊度。在特定波长(如340nm处)测定吸光度,吸光度变化与标本中载脂蛋白A1的浓度成正相关。